古代名将:北斗星转世杨六郎
已有 人阅读此历史 - - 历史五千年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,功名最盛,牺牲最壮烈。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,俗称杨六郎。杨延昭原名杨延郎,为了避讳,改名为杨延昭。
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,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,杨业看了以后说:“此儿类我。”以后出征,必然带杨延昭同行,杨延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熏陶成长的。成年以后,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。
雍熙三年(公元986年)宋太宗诏命北伐,杨延昭与父亲一起出征,攻击朔州的时候,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,被流矢射穿了手臂,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。杨业阵亡以后,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。后来有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,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。
北宋咸平二年(公元999年),辽国南下进犯。杨延昭正在遂城,遂城小,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,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,城中人心惶惶,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,授予武器,配合宋军,全力固守。
当时正值隆冬,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,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,城墙光滑难登,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,只好撤退了,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。杨延昭出奇计不仅保全了遂城,同时也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,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。
当辽国南下进犯之时,身为镇定高阳关都部署的傅潜率领重兵驻扎在中山,屯兵不出,消极避战,不积极打击进犯的辽军。而杨延昭以及杨嗣、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,主动出击,傅潜都不听从,龟缩在中山。即使部下的将领出击取胜,傅潜也掩盖他们的功绩。后来宋真宗得到报告,将傅潜削职流放。
宋真宗召见杨延昭,向他询问边防策略。宋真宗对杨延昭的表现非常满意,称赞杨延昭行军作战大有乃父之风,给了他很优厚的赏赐。
咸平四年(公元1001年),辽国又南下进攻,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,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,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,与伏兵一起夹击,辽军大败,阵斩辽国大将。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。他和当时另外一位边防骁将杨嗣,并称为二杨。
杨延昭等人卓著的战绩,也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。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:“嗣及延昭,并出疏外,以忠勇自效,朝中忌嫉者众,朕力为保庇以至于此。”咸平五年,辽国进攻保州,杨延昭和杨嗣率领部队支援,还未列阵,就遭到辽军突袭,部队损失很大。
宋真宗以两人素以忠勇闻名,赦免了他们的罪过。杨延昭仍然担任莫州团练使。咸平六年,杨延昭又被任命为缘边都巡检,后又迁为宁边军部署。景德元年(公元1004年),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兵马增加到上万人,如辽国进犯,就屯驻静戎军之东,并许他便宜行事,不听都部署王超的指挥。
澶州之役,杨延昭反对议和。他上书认为:契丹顿澶渊,去北境数千里,人马俱乏,虽众易败。凡有剽掠,率在马上,愿饬诸军扼其要路,众可歼焉。即幽、易等数州,可袭而取。
杨延昭的主张和当时寇准的主张不谋而合,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对此作出反应。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,攻破古城,取得不小的战果。澶渊定盟以后,杨延昭因为守卫边境的功劳,屡获升迁,景德二年,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。
杨延昭英勇善战,所得赏赐,全部分给部下,公而忘私。他本人作风简朴,号令严明,与士卒同甘共苦,继承了杨业的作风。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,获得功劳,与部下一起分享,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。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几年,辽国对他非常敬畏,称他为杨六郎。
杨延昭为什么被称为杨六郎呢?历代杨家将传说中,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,故称杨六郎。据史所载,杨延昭应为长子,杨业的儿子除延昭外,还有延玉、延浦、延训、延环、延贵和延彬。而杨延昭被称六郎的原因,乃辽人迷信,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,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,由于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,辽人以为他就是那第六颗星转世,因此称他为杨六郎。
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,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,赢得了百姓的爱戴,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。
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(公元1014年)卒于任上,终年五十七岁。
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,极为悲痛,派使者护灵而归,河朔的百姓,多望柩而泣,悲伤落泪。由是,北宋朝廷录用杨延昭的三个儿子为官,并且从杨延昭常从门客中选取有才能的人为官。杨家将第二代代表人物的故事也就此落幕了。